陈志武:人类社会应如何应对金融风险?

会计杂谈1 381阅读模式

为什么人类摸索这么长时间,一直到近代在欧洲才开始真正地把金融市场放在比较高的位置,而且是理直气壮地、不受太多约束地去发展金融市场?

“跨期交换”是金融最核心的实质

什么是金融?人与人之间跨期的价值交换都是金融交易。也就是说今天把钱借给你,五个月或者一年以后还给我本金加利息。或者买股票,把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给那些发行股票的公司,他们利用这些钱做投资,但要保证他们赚钱以后要还给我钱。不管是股票、债券还是借贷、保险,都是在不同时间点之间、不同人之间进行价值的交换,跨期交换是金融最核心的实质。

对于未来的风险事件、灾荒事件提前进行规避、做安排时,涉及几个不同的人之间的互助,但这个互助的基础是:今天你有问题我来帮你,但你必须给我保证,让我相信在我未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挑战时,你会帮助我。如此一来,任何跨期交易都比一般的商品交易对于诚信和信任的要求更高。

传统社会的婚姻多基于利益交换目的

正因为金融交易涉及到跨期的信任体系,所以在传统社会里,第一,大家都相信血缘关系:相信养儿子、养女儿,靠儿女们养老,达到跨期保障的目的。我生了你,作为我的女儿、儿子,以后想改也改变不了。正因为这一点,让跨期诚信的根基比较牢靠。同样的道理,除了血缘,人类还有另外一个建立信任网络的基础,即联姻。现代法治体系建立之前,人类社会主要依赖的两个信任体系就是“血缘”和“联姻”。这是为什么原来离婚不太可能的原因,因为结婚就不是因为爱情,不要跟我说你不喜欢你的丈夫或者妻子了,要跟他(她)离婚,当初你们结婚不是因为谁喜欢谁,而是出于利益交换、经济目的。古代婚姻也有休妻的做法,这当然是另外一个话题了。除了血缘和姻缘之外,还有宗教可以在不同人之间建立互信的基础。

P2P 的借贷交易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就产生了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跨期借贷交易很早就有。我耶鲁的同事威廉·N·戈兹曼和哥特•罗文霍斯特编著的《价值起源》第一章就讲贷款的起源,根据考古发现,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期的借贷契约发生在公元前1800-1500年,距离当下3800-3900年以前的中东(现在的伊拉克、埃及,美索不达米亚那一带)。陶片上告诉我们,比如张三和李四发生的,哪一天借的,什么时候还,利息是多少。

现在中国很多专业人士一谈到P2P很激动,说现在的金融工具终于可以“脱媒”了,入资方和出资方可以直接交易,不需要那么多中介一环一环地赚钱才能进行交易。他们说这是一个新的发明。这完全搞错了,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交易其实都是P2P,都是入资方和出资方直接进行对焦签约的。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这都是很容易理解的,本来两个人之间直接进行交易都那么难以相信,早期的法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没有到位时,中间要有很多中介也不太可能。所以这个陶片告诉我们,至少在中东这一带,至少在3800年以前,借贷型的跨期交易就已经发生了。在中国我们也可以找到证据证明在不相上下的时期也出现了跨期的借贷交易。

定价理论对于金融革命的发生非常关键

《价值起源》第七章讲意大利人斐波纳契在1202年写了一本《珠算原理》。我就想,这本书有那么重要吗?同事给我看了这本书的目录,一章一章看下来,第八章是讲如果你做一个借贷,每年付息10%,到第10年时再把本钱还给你。对于这样的收入理由,今天到底应该付多少的价格?这是资产定价的问题。收入有定价的问题,定价准不准对整个金融交易市场的发生和发展非常关键,所以在我那个同事看来,研究金融理论的人首先关心的是对资产怎么准确定价的问题。斐波纳契1202年写的书是金融革命最早的基础,如果定价理论没有搞清楚,金融市场、金融革命不太可能发生。

陈志武:人类社会应如何应对金融风险?
1202年意大利人Leonardo Fibonacci 出版《珠算原理》,奠定后来的数学和金融理论基础。

《九章算术》对于跨期借贷的问题讲得非常具体

其实中国汉朝时期就编出了一本书叫《九章算术》,里面对于金融和跨期借贷的问题讲得更具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九章算术》里面有什么样的问题,比如卷三说:“今有人持钱之蜀,贾利十三。初返归一万四千,次返归一万三千,次返归一万二千,次返归一万一千,后返归一万。凡五返归钱,本利俱尽。问本持钱及利各几何?”两千多年前参加考试的话,也许会碰到这种问题。我的同事跟我说,到底是斐波纳契在13世纪时了解了中国的《九章算术》,《珠算原理》是抄了中国汉朝很多东西写出来的,还是意大利人独立地发明了珠算原理?

早期的跨期借贷交易对算术数学起到根本的催化作用

无限时间序列、求和还有很多高等数学的内容,到底是怎么来的?数学问题背后对应的是什么现象?所有数学都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要么是自然现象,要么是人类生活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一些聪明人将其提炼出来,变成一般性的数学问题。高中、大学的时候让我做无限序列的求和我能够解出来,至于数学问题有什么用我没有思考过。其实金融交易,早期的跨期借贷交易,对于这类算术数学起到了根本的催化作用。现在的概念统计也是中世纪后期开始的保险交易在欧洲催化出来的,因为有一个实际问题是每个人到底什么时候死是不确定的,从退休一直到死前,只要还活着,保险公司每年都要给你这么多的钱。保险公司又不是傻瓜,知道你到底能够活多少年是不确定的,所以保险公司每年支付多少保费是另外一个很经典的金融问题。从《九章算术》里能间接地看到,在中国,至少是两千多年前,金融借贷交易就足够普遍了,否则不会推演出数学问题,变成今天学算术、学数学时还要回答的问题。

历史上金融市场的发展中断了将近1500年

刚才讲中国还有中东社会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说明早期的金融交易至少是三四千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在不同社会出现了。但为什么后来一直中断了将近1500年的时间?为什么从公元前几百年到15世纪末期中间的一千多年没有太多发展?前面讲到金融这么好,可以解放个人特别是解放妇女,为什么没有把三千多年前开启的金融市场交易进一步深化,创造出我们今天熟悉的各种不同的金融市场类型,从简单的借贷、货币一直到很复杂的股票、债券、期权、期货等不同的金融衍生品?为了说明这一点,先给大家讲一个基本框架,便于理解后面的内容。

现代人们规避风险主要方式:金融市场、家族血缘、宗教及社会福利体系

在中国之前之所以有卖妻卖女的传统,在印度有用女儿的婚姻解决跨期风险交易的需要,是因为在没有金融市场时,风险事件对人们的生存形成了挑战,才会被迫采取这些行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所依赖的解决风险挑战的方式大致包括下面四种:

第一种是今天熟悉的金融市场。通过货币化、契约化的交易,达到人与人、人与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跨期交换安排,包括各种类型的保险产品、银行的借贷、储蓄,还有不同的退休基金、投资基金甚至于房地产基金、实物投资,包括珠宝、艺术品等,都可以达到跨期进行价值配置的目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市场化解决方案所包含的内容。

第二类是家族血缘网络提供的跨期价值交换的安排,养子防老是最具体的方式。所以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作为父母的儿子、女儿,第一个要完成的功能是给父母或者长辈提供未来生老病残的安排。这是基于血缘、家族网络和相配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最终达到跨期保障的效果。

第三种安排是基于宗教。这里讲的宗教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任何宗教信仰体系。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宗教对不同人之间共同的信任基础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共同的宗教信仰让我们之间在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行为风格上就有非常多的趋同。这样的话,我们之间就有了一个跨期信任的基础。当然这个是相对于陌生人的。

第四种安排就是现代福利国家,有政府的社会福利体系、灾荒救济或者失业救济。

 

儒家传统与外来宗教形成了排他性竞争关系

这四种不同安排是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摸索出来的,以达到跨期保障的效果。当然这四种安排有很多不同的极端状态。在我看来,传统的中国社会希望基于以儒家理念支持的血缘体系是中国人历来唯一依赖的一个跨期风险保障安排。原来中国社会宗教传统很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建立一些经济学的模型。只要儒家主张唱主角,一定意义上其他非儒家的宗教就很难进来,不管是后来的基督教还是早期的佛教,一直跟儒家体系有一种很强的排他性竞争关系。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他们的主张是最好不要依赖血缘体系,而是依赖宗教组织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成为你最唯一的跨期保障互助体系。纯粹的福利国家理念是我们相信的共产主义。当然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不管是基于儒家血缘体系,不同的宗教还是福利国家的保障体系,共同的一点是都不希望通过市场化、货币化的交易达到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效果,而是兄弟间不讲钱只讲义。这是为什么这三种安排对于市场化、商业化、货币化的解决风险保障的安排是排斥的。

今天的人类社会,每一个人多多少少对上面四种不同的风险安排都有一点依赖:既有依赖政府福利、依赖金融市场的成分,也有依赖血缘体系的,尤其在中国,保险公司不认了,或者没钱买保险也没钱利用银行所提供的借贷产品,政府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又不到位,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会找亲戚、朋友。(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6年3月30日 11:54: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angkj.com/kuai-ji-za-tan/201603604.html
评论  1  访客  1
    • 手机贷 3

      有政府的社会福利体系、灾荒救济或者失业救济。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